太平洋上的日出綠閃二 (擬蜃景綠閃)
綠閃有三種, 分別是下蜃景 (inferior mirage), 擬蜃景, 和綠邊緣.
先前拍攝到的是下蜃景 (太平洋上的日出綠閃), 就是太陽因為大氣折射的綠邊緣, 剛好升起海平面, 而海平面氣溫比空氣高, 形成一個類似柏油路似水倒影的狀況, 而 將初出的綠邊緣下方又多出一倒影, 複合形成類似紡錘狀的綠色閃光.
叫閃光是因為人眼對綠光的感受度高於紅光和藍光, 所以在太陽升起時, 如果在觀景窗內看, 會看到太陽邊緣有許多點閃爍的綠光.
下蜃景的綠閃
綠邊緣比較簡單, 就是太陽角度越低越接近海平面時, 折射角度大, 太陽上方邊緣會偏向紫藍綠, 而下方會偏向黃橙紅, 如果時機合適, 可以拍到綠邊緣. 有一種特型叫做 Cloud-top green flash, 據說是雲邊緣很容易折射光線, 可以設定到背景全黑, 讓太陽越接近黃色 (如我設定f16, iso 100, 1/1000~1/4000 隨太陽升起的光度, 不樣讓太陽盤面邊緣因為過亮導致溢出來耀光), 大部分天氣夠乾淨就可以看到.
擬蜃景的綠閃, 拍攝於 2015-04-03
最難的應該是擬蜃景, 就是太陽變成許多不規則的形狀, 然後有些形狀被折射出綠閃, 這應該是大氣中具有多種不同的溫度分界才可能形成, 過去一年多的照片. 只有這一張有接近, 但沒有國外那樣漂亮的擬蜃景出現.
上面這一張是 1:1 放大的結果. 可以看到這張照片完全表現了長焦段照片的缺點, 相機微震的問題就被放大的很嚴重, 所以都糊掉了. 而且也可以理解到入門級望遠鏡空有這種焦段 (Sky-watcher MAK90, 1250mm), 實際上的解析度很明顯跟不上.
先前拍攝到的是下蜃景 (太平洋上的日出綠閃), 就是太陽因為大氣折射的綠邊緣, 剛好升起海平面, 而海平面氣溫比空氣高, 形成一個類似柏油路似水倒影的狀況, 而 將初出的綠邊緣下方又多出一倒影, 複合形成類似紡錘狀的綠色閃光.
叫閃光是因為人眼對綠光的感受度高於紅光和藍光, 所以在太陽升起時, 如果在觀景窗內看, 會看到太陽邊緣有許多點閃爍的綠光.
下蜃景的綠閃
綠邊緣比較簡單, 就是太陽角度越低越接近海平面時, 折射角度大, 太陽上方邊緣會偏向紫藍綠, 而下方會偏向黃橙紅, 如果時機合適, 可以拍到綠邊緣. 有一種特型叫做 Cloud-top green flash, 據說是雲邊緣很容易折射光線, 可以設定到背景全黑, 讓太陽越接近黃色 (如我設定f16, iso 100, 1/1000~1/4000 隨太陽升起的光度, 不樣讓太陽盤面邊緣因為過亮導致溢出來耀光), 大部分天氣夠乾淨就可以看到.
擬蜃景的綠閃, 拍攝於 2015-04-03
最難的應該是擬蜃景, 就是太陽變成許多不規則的形狀, 然後有些形狀被折射出綠閃, 這應該是大氣中具有多種不同的溫度分界才可能形成, 過去一年多的照片. 只有這一張有接近, 但沒有國外那樣漂亮的擬蜃景出現.
上面這一張是 1:1 放大的結果. 可以看到這張照片完全表現了長焦段照片的缺點, 相機微震的問題就被放大的很嚴重, 所以都糊掉了. 而且也可以理解到入門級望遠鏡空有這種焦段 (Sky-watcher MAK90, 1250mm), 實際上的解析度很明顯跟不上.
留言
張貼留言